养脾胃,助元阳,这个食疗方比八珍汤效果更
中国传统饮食中有许多以“八珍”命名的美食,如八珍鸡、八珍鸭、八珍豆腐等等。此外,还有山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等,其中八珍汤更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大补气血之品。人们非常重视食疗食养,希望在日常饮食中实现身体的调理和疾病的预防。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以“八珍”命名的食品是在一个养脾胃、助元阳的食疗方出现后逐渐兴起的。这个食疗方就是清代宫廷御医根据慈禧的脾胃消化功能和吸收、排泄能力,精心配制的八珍糕,并辅以改良的八珍汤。 据传,八珍糕是根据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留下的八仙糕方改制而成的。陈实功一生注重脾胃保养,养生有方,活到了81岁。他留下了八仙糕这个方子,并称赞它“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使用这个配方制成的八仙糕,性温和,不偏寒热,具有平补温养的功效,被后人誉为“医学正道”。八仙糕源自《外科正宗》卷一,配方包括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肉各克,糯米3千克、粳米7千克、白糖霜1千克、白蜜毫升。制作方法是将各种材料分别碾成细末,与糯米、白糖和白蜜混合均匀,摊铺在笼内,隔水蒸熟后密封储存。每天早晨用白开水泡开几条八仙糕,或直接食用。此方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元阳亏损,以及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脾虚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脾属于土,这意味着脾胃的功能与土的功能最为相似。土的功能是承载和受纳万物,促进万物的生长。我们进食的食物最终都会运送到脾胃进行消化和吸收,然后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出来,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五脏六腑及形体官窍。在脾胃中起到这些作用的是脾气和脾阳。脾气就像能源和燃料,而脾阳则像是运作的机器。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节制,食用大量的肉类和油腻食品,过度进食,经常将脾胃填满,会对脾胃造成很大的负担。脾胃一直在工作,能量消耗大,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补充,脾阳机器也因过度使用而受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灵活。这种情况会导致脾气和脾阳的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随之减弱,食物堆积在脾胃中,难以消化和运输,引发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此外,由于脾胃中已经有食物,人们也不会想再摄入更多的食物,从而导致食欲不振。为了弥补脾胃之气的不足以及修复脾胃的损伤,需要补充人参、茯苓、芡实、山药、莲子、糯米等食物。这些食物能够补充脾胃之气,使其有足够的能量来消化食物和运输营养物质,从而滋养全身各个部位。其中,芡实还具有开胃进食的效果,可以改善人们的食欲。在中医的理论中,脾阳也像脾胃中的太阳,能温煦脾胃,将停留在脾胃的水湿蒸发。 如果经常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或忽略腹部保暖,会导致腹部受凉,从而损伤脾阳,导致水湿滞留在脾胃。如果积聚过多,就可能进入肠道,引起腹泻。茯苓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以促进水湿排出,减轻脾胃负担。芡实则可补脾止泻,缓解腹泻症状。腹泻患者可适量饮用温热水,并进行物理治疗,如艾灸和热敷。平时要注意身体保暖,特别是腹部,以维护身体健康。白蜜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可作为日常调水剂使用。此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白蜜可发挥类似于甘草的调和作用,缓和药性,避免过于强烈伤害身体。对于毒性药物,白蜜也可发挥解毒减少副作用的功效。。 在陈实功看来,“盖疮全赖脾土,调理必须端详”。意思是,凡发于身上的疮痈肿毒,多因脾胃功能受损所致。 所以,治外科疾病者必先调理脾胃。人们没有病的时候,不善于调理导致生病,已经生病了之后,若是再不调养身体,身体怎么可能痊愈呢。八仙糕既能用于病后的调摄,也能用于养生调理。 清宫八珍糕 清宫八珍糕是慈禧太后所食用的健脾食疗方,它由八仙糕化裁而来,具有扶正固本、开胃进食、健脾养胃的作用。现在的八仙糕则多用于调理养生。制作方法为:将人参、茯苓、山药、扁豆、薏米、芡实、莲子碾成细末,加入白糖搅拌均匀,摊在蒸笼里蒸熟,切成方块即可。八仙糕的口感细软、味厚、香甜可口。其中的茯苓、白扁豆、莲子、薏米、山药、芡实等六味药食同源,虽然看似平和常见,但却能起到补足脾胃之气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患者,八仙糕尤其适用于饮食调养,可以将其加入粥中食用,经常食用效果更佳。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常常提醒患者在日常保健、身体调护方面要注意饮食禁忌和适宜的食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hxcf/10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它是秋果之王,补肾健脾,辅助降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