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4443995.html
立夏三候1一候蝼蝈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

2二候蚯蚓出

立夏时,对应的星宿有角木蛟和轸水蚓,此时地下的蚯蚓开始工作,勤于翻泥松土,是极为应时景的天地物合一动象。

3三候王瓜生

《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见到王瓜这种瓜果出现,就知道已经处在立夏节气之中了。

立夏养生防“三邪”

其他季节主要面对单一的邪气侵扰,而夏季则需要防“三邪”,因此可以说是最难养生的季节。那面对复杂的外界邪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防暑邪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气。夏天天气炎热,人容易出汗,而出汗过多会带走体内津液,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影响血液循环。

像脑梗、心梗等夏季高发的疾病,都和气阴两虚有一定关系,有慢性病的患者及老年人都需要尤为当心。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生脉饮来调理。

生脉饮:

配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各5克

做法:将药材放入杯中,加沸水焖泡30分钟~1小时左右即可饮用。药材可反复冲泡,最后可以吃掉。

人参是补充元气的常用药材,麦冬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五味子可以益气、敛汗,三者合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夏季出汗多、乏力等症状。但要注意,高血压及脾胃虚寒的人群慎用。

2防湿邪

夏季雨水增多,因而湿邪也更容易侵体。湿邪主要会损伤人的脾胃功能,导致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此外,头发爱出油、胸闷乏力、身体发沉、苔白腻或白滑等也是体内湿气较重的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随身佩戴一个祛湿香囊来缓解。

祛湿香囊:

配方:肉豆蔻5g,砂仁5g,丁香5g,佩兰10g,藿香10g

做法:把肉豆蔻和砂仁砸碎,和别的中药材一起装入准备好的香囊中即可。

这个香囊不仅有祛湿、健脾功效,还可以预防蚊虫叮咬,非常适合夏日佩戴。

3防寒邪

天热起来后,很多人都喜欢窝在空调房里工作、生活,饮食上也更为偏爱一些生冷食品,而这些都会增加寒邪侵犯人体的风险。

针对寒邪,可以用生姜水来帮助预防。

生姜水:

配方:生姜10g

做法:将生姜切片,用开水冲泡,每天早上饮用即可。

立夏三种养生功法1立夏四月节坐功图

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寅卯时,闭口瞑目,反换两手抑挈两膝,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每天3至7时之间,一腿盘坐,一腿弯曲屈膝,两手交叉抱膝,手与膝力争二三秒钟。两腿交替,左右各抱膝35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治病: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喜笑不休、杂症。

2养元补气桩

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以不超过脚尖为宜。双手在胸前,掌心相对成抱球式。前期从五分钟开始,站到双腿酸累,发热为佳。

然后双腿伸直,双手交叠放在肚脐上,先按逆时针揉36圈,再按顺时针揉36圈,如是三遍后,双手合十,快速相搓,至发热后,敷在面部,由下到上,由头顶至后脑按摩,如是三遍。

3拿“五经”养全身

立夏时节,当需注重“养心安神”,可藉由道医疏通头部多条经络,同时打通心经和心包经,保持气血畅,平安度夏。

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可缓解疲劳,调节神经功能,使人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疾病。

每晚用双手代替梳子五指张开,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睡前可再做3次。

从前发际一直点按至后头部颅底,计为1次。操作过程中,五指指尖立起,用力点按5-10秒,使点按处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再原地揉20秒。

立夏养生,从心出发,宜静养防湿邪

“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立夏处于二之气的最后15天,火气依然炽盛,仍要小心上火和肺部疾病。

若有上火症状,可用通阳汤加解毒散、麦冬、百合各10克,水煎服;若火热过盛,可再加蒲公英和鱼腥草各10克。

立夏之后日照时间更长,而天气变暖的速度也会加快,这个时候,阳气越来越重,多喝水以退热降火滋养阴液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因“血汗同源”。以下这些立夏节气的功课不可不知!

1养生重养“心”,天热宜戒怒

夏三月是草木繁盛万物秀美的季节。这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果。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面对白天燥热的天气,也要心态平和。顺应万物生长,使体内的阳气能够向外散发。

立夏养生要注意“养心”,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加上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令人烦躁不安。要静养,避免大量出汗,“汗”出伤阳。在饮食方面也要坚持“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syjd/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