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五步学习方法4中医基础实用中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pf.39.net/bdflx/140113/4325731.html 投稿、爆料 上文:中医的「五步学习方法」:1.药性赋 上文:中医的「五步学习方法」:2.脉决 上文:中医的「五步学习方法」:3.汤头歌 上文:中医的「五步学习方法」:4.中医基础——实用中医学基础理论1 1.五脏-----肝、心、脾、肺、肾 2.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3.五体-----筋、脉、肉、皮肤、骨 4.五华-----爪、面、唇、毛、发 5.五官-----目、舌、口、鼻、耳 6.五神-----神、魂、魄、意、志 7.五志-----怒、喜、思、悲、恐 8.五液-----泪、汗、涎、涕、唾 一、心 1、心与阴阳五行及自然----阳中之太阳、火、夏气 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主血(血液运行)、主脉(心脏收缩与脉搏搏动) 判断标志:胸部感觉、面色、舌象、脉象 基本条件:心气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 (2)心主神志----广义与狭义(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五神脏)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活动)---脏腑形体官窍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理活动)---精神情志 3、心与形、志、窍、液、小肠关系 (1)在体为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 (2)在志为喜-------喜伤心(喜则气缓----心气涣散,心神失守---狂)(3)开窍于舌----味觉和语言。胖嫩、红绛、生疮、紫暗、舌强失语 (4)在液为汗----精神性汗出。(发热性汗出) (5)心与小肠相表里 4、心与小肠病辨证治疗(心悸、胸痹、失眠、癫狂、尿血) (1)心气虚----心悸气短、喘息胸闷、气虚-------生脉散、补心汤 (2)心阳虚----兼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桂附保元汤、桂甘 (3)心阳暴脱---面青、大汗、肢厥、脉微--------参附汤 (4)心血虚—失眠、多梦、健忘,“色淡”、(面、舌)脉细 ---柏子养心丸、参芪四物汤 (5)心阴虚--失眠、多梦、健忘,“虚热”(两颧发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天王补心丹 (6)心火亢胜----身热、面赤、心烦口渴、口苦或口舌生疮、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滑数------泻心汤、凉膈散(牛黄清心丸) (7)心脉痹阻—胸闷心痛、放射肩背、舌紫暗、脉涩或结代 (血府逐瘀丸、丹参饮(片、滴丸)、冠心苏合丸。) (8)痰迷心窍—“抑郁”--------------------苏合香丸 (9)痰火扰心----“狂躁”--------------------三宝、礞石 (10)小肠虚寒(脾阳虚)---下利清谷--------理中丸 (11)小肠实热(心火胜)----尿路刺激、心烦口苦------导赤散 5、心系常用中药 镇静安神药:朱砂、龙齿、琥珀、珍珠、牡蛎 开窍药:麝香、冰片、牛黄、石菖蒲、苏合香、安息香 养心安神药: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柏子仁 清心火药:黄连、莲子心、淡竹叶、灯心草、木通、栀子 二、肺 1、肺与阴阳五行及自然----阳中之少阴、金、秋气 2、肺的生理特性-----华盖、娇脏、巢囊 3、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朝百脉; (3)肺通调水道; (4)主治节; (5)肺宣发、肃降。(提壶揭盖治水肿,透热转气治瘟病) 4、肺与形、志、窍、液、大肠关系 (1)肺主皮毛:宣发卫气和津液以营养皮毛、汗液协 助肺排泄代谢废物。“凡人之气,由口鼻呼吸出入者,其大孔也;其实周身八万四千毛孔,亦莫不从而嘘唏”。 (2)肺在志为悲(悲则气消-----喜胜悲) (3)肺开窍于鼻; (4)肺在液为涕; (5)肺与大肠相表里。 5、肺与大肠病症(咳、喘、哮、肺痈、肺痨、感冒) (1)肺气虚-----------------四君子汤、补肺汤、玉屏风散 (2)肺阴虚----------------------百合固金丸、麦门冬汤 (3)风寒束肺------------麻黄汤、杏苏散、荆防败毒散 (4)风热犯肺-------------------桑菊饮、泻白散 (5)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清气化痰丸 (6)燥邪犯肺-------------------清燥救肺汤、桑杏汤 (7)痰湿阻肺------------------三子养亲汤、苏子降气汤 (8)水寒射肺------------------小青龙汤、真武汤 (9)大肠湿热-------------------葛根芩连汤 (10)大肠津亏-------------------增液承气汤 (11)大肠滑脱-------------------真人养脏汤 (12)大肠实热(便秘)------承气汤 三、脾 1、脾与阴阳五行及自然----阴中之至阴、属土(湿土之脏)、通长夏 2、脾的生理特性------喜燥恶湿(脾病生湿)、宜升则健。 3、生理功能 A.脾主运化: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 ①。运化水谷---后天之本、气血之源------消化不良、营养不良; ②。运化水湿----协调水液代谢---生痰、生湿---痰饮、水肿 B.脾主统血:统摄血液行于脉内,防止出血(脾气固摄)→气虚出血。 C.脾主升清: ①。精微---脾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化 生气血,上输心肺头目,营养全身---头晕目眩、腹胀腹泻。 ②。脏器---固摄内脏,维持位置恒定-----脏器下垂 4、脾与形、志、窍、液、胃关系 (1)脾----在体合肉,其华在唇(脾主四肢肌肉) (2)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思则气结----怒胜思) (3)脾----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有助于吞咽和消化) (4)脾与胃相表里----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5、脾胃病症(纳呆、腹胀、腹泻、体倦、呕吐、呃逆) (1)脾气虚----------四君子汤、七味白术散、人参健脾丸 (2)脾气下陷-------------------补中益气丸 (3)脾不统血-------------------归脾丸、黄土汤 (4)脾阳虚------------------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建中汤 (5)寒湿困脾(阴黄)-------实脾饮、苓桂术甘汤 (6)湿热蕴脾(阳黄)-------茵陈蒿汤、泻黄散 (7)胃阴虚----------------------玉女煎(膏地麦知夕) (8)胃热(火)----------------清胃散、牛黄清胃丸 (9)胃寒------------------------良附丸、建中汤 (10)食滞胃脘(存食)-------保和丸、木香槟榔丸 消食药:鸡内金、麦芽、神曲、山查、莱菔子 四、肝 1、肝与阴阳五行及自然----阴中之少阳、属木(风木之脏)、春气。 2、肝的生理特性(喜条达恶抑郁、刚脏、体阴用阳) 3、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情志、消化、气血、水液、生殖) A调节情志活动:气机调畅、情志安和------因郁致病、因病致郁。 B促进消化吸收:脾胃气机升降和胆汁排泄正常→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肝胆失调。 C维持血液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D协调水液代谢: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 E调节月经与精液:肝的疏泄与肾的封藏相反相成,生殖机能正常。 (2)肝主藏血(储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 4、肝与形、志、窍、液、胆关系 (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司运动(罢极之本----运动性疲劳)、爪为筋之余。 (2)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怒则气逆(悲胜怒) (3)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4)肝胆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5、肝胆病症(胸胁、乳房、少腹、头部胀痛灼痛隐痛,眩晕、抽搐、情志改变、眼目、月经、睾丸病;黄疸、口苦、惊悸) (1)肝气郁结--------柴胡舒肝散(丸)、逍遥散(丸)、越鞠丸、四逆散 (2)肝火上炎-------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左金丸、当归芦荟丸、泻青丸、黛蛤散 (3)肝血虚-----------酸枣仁汤、逍遥丸 (4)肝阴虚-----------杞菊地黄丸、二至丸、一贯煎 (5)肝阳上亢--------天麻勾藤饮 (6)肝风内动----------肝阳化风(镇肝熄风汤)、热极生风(羚角勾藤汤)、阴虚生风(大小定风珠)、血虚生风(阿胶鸡子黄汤) (7)寒滞肝脉----------天台乌药散、暖肝煎 (8)胆郁痰扰----------温胆汤(夏陈枳茹姜草) 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刺蒺藜、罗布麻、 息风止痉药-----牛黄、珍珠、勾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五.肾 1.肾与阴阳五行及自然----阴中之太阴、属水(寒水之脏)、冬气 2.肾的生理特性(主闭藏、主一身阴阳-----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水火之脏、作强之官) 3.肾的生理功能 (1)肾藏精(生长发育、生殖、化血、生髓、充脑) (2)肾主水(肾的气化------脏腑气化-----膀胱气化) (3)肾纳气(封藏----呼吸深度) 4.肾与形、志、窍、液、膀胱关系 (1)肾在体合骨(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 4.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肾主二阴、肾为胃之关) 5.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恐则气下----思胜恐) 6.肾在液为唾(肾经连舌本---练拳----唾-----吞津以补肾) 六.肾与膀胱病症(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生长发育障碍、生殖机能异常、衰老、精尿异常、水肿) 1.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五子衍宗丸(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 2.阳虚水泛----------------真武汤 3.肾阴虚-------------------六味地黄丸 4.肾精不足----------------龟鹿二仙胶、大补阴丸 5.肾气不固----------------济生肾气丸(八味牛车) 6.肾不纳气----------------七味都气丸、人参蛤蚧丸 7.膀胱湿热----------------八正散 6。肾系用药 (1)补肾壮阳药: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八戟天、仙茅、杜仲、 续断、肉苁蓉、锁阳、菟丝子、沙苑子、蛇床子、金樱子、覆盆子、蛤蚧、虫草、韭菜子、阳起石、海狗肾、海马、益智仁、附子、肉桂 (2)补肾填精药:地黄、紫河车、何首乌、石斛、牛膝、桑寄生、枸杞、桑葚、旱莲草、女贞子、龟板、黑芝麻、山芋肉 (3)利尿通淋药:车前、滑石、木通、扁蓄、地肤子、海金砂、石伟、灯心草 (4)泻肾药:知母、黄柏、玄参、地骨皮、茯苓、猪苓、泽泻 —Theend— 编辑:何芸熙 声明:本文转载,仅供同行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万医者,加入按专业、职称、职位、学历划分的万医生聚集的“医生社群”●最权威最全面「医考神器」:书籍资料、网络学习卡、题库、直播 ●医院一线医护补助全院最低?、医院。。。 ●请让我们记住这25位医务人员,以示缅怀! ●服务项目 ●医书吧 ●医考吧 ●医学直播 ●各专业医生社群精准广告投放(点击率:万/月、万/年)、学术宣传等 ●其他服务:都看看吧,或许有你需要的哦! 必须要赞一个!!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社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zwxt/3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黄芩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