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仁,中心部包含着绿色胚芽,俗称莲子心。主产于湖南(湘莲)、福建(建莲)、江苏(湖莲)、浙江及南方各地的池沼湖塘中。原植物生于水泽、池塘、湖沼或水田内,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时水位不宜淹没立叶。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功效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临床用名莲子。

《神农本草经》:藕实茎,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一名水芝丹。生池泽。

《名医》曰:一名莲,生汝南,八月采。

案《说文》云:藕,夫渠根。莲,夫渠之实也。茄,夫渠茎。

《尔雅》云:荷,芙渠。郭璞云: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又其茎茄,其实莲。郭璞云:莲谓房也,又其根藕。

整理者按:《本经》中只有藕实茎(即莲藕的根茎),没有莲子。

《食疗本草》:

(一)上主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廿五络血气。生吃(微)动气,蒸熟为上。〔卷·心·嘉〕(二)又方,(熟)去心,曝干为末,著蜡及蜜,等分为丸服。(日服三十丸),令(人)不饥。学仙人最为胜。〔卷·嘉〕(三)若雁腹中者,空腹服之七枚,身轻,能登高涉远。采其雁(食)之,或粪于野田中,经年犹生。〔卷·嘉〕(四)又,或于山岩石下息、粪中者。不逢阴雨,数年不坏。〔卷·嘉〕(五)又,诸飞鸟及猿猴,藏之于石室之内,其猿、鸟死后,经数百年者,取得之服,永世不老也。〔卷·嘉〕(六)其子房及叶皆破血。〔卷·嘉〕(七)又,根停久者,即有紫色。叶亦有褐色,多采食之,令人能变黑如瑿。〔卷〕

《日华子本草》:温,并石莲益气,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治泄精,安心。

《本草蒙筌》:莲子

味甘、涩,气平、寒。无毒。池塘栽,秋月采。生食微动气,蒸食能养神。食不去心,恐成卒暴霍乱;取心生研,亦止产后渴消。(产后瘀血去多而渴,研汁服效。)凡用拯,不可不识。利益十二经脉血气,安靖上下君相火邪。禁精泄清心,去腰痛止痢。搀煮粥,(搀粳米煮。)渐开耳目聪明;磨作饭,顿令肢体强健。蜡蜜丸服,耐老而饥。日服如常,退怒生喜。《本经》注云∶雁食粪于田野,(粪中未曾化者。)猿含藏于石岩。经年未坏者得来,(不逢阴雨处常有之。)食之延寿笑无量。且悦颜色,堪作神仙。又过末秋,就蓬中干黑者,名石莲子。入水内竟沉之,惟煎盐卤能浮,服更清心黑发。(清心莲子饮,惟用此。)荷鼻(蒂也)味苦,安胎甚良,瘀血逐,好血留兼驱血痢;莲房(蓬也)烧灰,止血甚捷,胎孕推,

胎衣下并宜酒煎。(生者煎服。)荷叶破血止渴,曾载《妇人良方》。原易老枳术丸用之,取引风剂亦用,因形类震仰盂。震为雷属木化风,故假此引经索效。

花瓣忌地黄蒜,镇心轻身驻颜。花心名佛座髯,(佛座莲花故云。)益肾涩精固髓。藕甘寒主血多验,治瘀血遂散不凝。止吐衄血溢妄行,破产后血积烦闷。(产中忌诸生冷,惟藕不忌。)解酒毒却热,金疮生肌。和蜜尝,肥腹脏不生诸虫;煮熟啖,实下焦大开胃脘。节同地黄捣汁,亦治口鼻来红。入热酒童便,取效验更易。红莲花、白莲花系胡人贡来中国;

如多服、如久服俱黑发悦泽颜容。碧莲花出禁中,只可卜其祥瑞,不堪服饵,亦使知之。

《本草纲目》:(《本经》上品)

其根藕(《尔雅》),其实莲(同上),其茎叶荷。

韩保升曰:藕生水中,其叶名荷。按:《尔雅》云: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邢昺注云:芙蕖,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人呼为荷。菡萏,莲花也。菂,莲实也。薏,菂中青心也。郭璞注云:蔤,乃茎下白蒻在泥中者。莲,乃房也;菂,乃子也;薏,乃中心苦薏也。江东人呼荷花为芙蓉,北人以藕为荷,亦以莲为荷,蜀人以藕为茄,此皆习俗传误也。陆机《诗疏》云:其茎为荷。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蕖。其实莲,莲之皮青里白。其子菂,菂之壳青肉白。菂内青心二、三分,为苦薏也。

时珍曰:《尔雅》以荷为根名,韩氏以荷为叶名,陆机以荷为茎名。按:茎乃负叶者也,有负荷之义,当从陆说。蔤乃嫩蒻,如竹之行鞭者。节生二茎,一为叶,一为花,尽处乃生藕,为花、叶、根、实之本。显仁藏用,功成不居,可谓退藏于密矣,故谓之蔤。花叶常偶生,不偶不生,故根曰藕。或云藕善耕泥,故字从耦,耦者耕也。茄音加,加于蔤上也。蕸音遐,远于密也。菡萏,函合未发之意。芙蓉,敷布容艳之意。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也。菂者的也,子在房中点点如的也。的乃凡物点注之名。薏,犹意也,含苦在内也。古诗云:食子心无弃,苦心生意存是矣。

《别录》曰:藕实茎生汝南池泽。八月采。

当之曰:所在池泽皆有,豫章、汝南者良。苗高五、六尺,叶团青大如扇,其花赤,子黑如羊矢。

时珍曰:莲藕,荆、扬、豫、益诸处湖泽陂池皆有之。以莲子种者生迟,藕芽种者最易发。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长者至丈余,五、六月嫩时,没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丝菜。节生二茎:一为藕荷,其叶贴水,其下旁行生藕也;一为芰荷,其叶出水,其旁茎生花也。其叶清明后生。六、七月开花,花有红、白、粉红三色。花心有黄须,蕊长寸余,须内即莲也。花褪连房成菂,菂在房如蜂子在窠之状。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至秋房枯子黑,其坚如石,谓之石莲子。八、九月收之,斫去黑壳,货之四方,谓之莲肉。冬月至春掘藕食之,藕白有孔有丝,大者如肱臂,长六、七尺,凡五、六节。大抵野生及红花者,莲多藕劣;种植及白花者,莲少藕佳也。其花白者香,红者艳,千叶者不结实。别有合欢(并头者),有夜舒荷(夜布昼卷)、睡莲(花夜入水)、金莲(花黄)、碧莲(花碧)、绣莲(花如绣),皆是异种,故不述。《相感志》云:荷梗塞穴鼠自去,煎汤洗镴垢自新,物性然也。

莲实

藕实(《本经》)、菂(《尔雅》)、薂(音吸,同上)、石莲子(《别录》)、水芝(《本经》)、泽芝(《古今注》)。

弘景曰:藕实即莲子,八、九月采黑坚如石者,干捣破之。

颂曰:其菂至秋黑而沉水,为石莲子,可磨为饭食。

时珍曰:石莲剁去黑壳,谓之莲肉。以水浸去赤皮、青心,生食甚佳。入药须蒸熟去心,或晒或焙干用。亦有每一斤,用獖猪肚一个盛贮,煮熟捣焙用者。今药肆一种石莲子,状如土石而味苦,不知何物也?

甘,平,涩,无毒。《别录》曰:寒。大明曰:莲子、石莲,性俱温。

时珍曰:嫩菂性平,石莲性温。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子良。

诜曰:生食过多,微动冷气胀人。蒸食甚良。大便燥涩者,不可食。

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本经》)。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益十二经脉血气(孟诜)。

止渴去热,安心止痢,治腰痛及泄精。多食令人欢喜(大明)。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时珍)。捣碎和米作粥饭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苏颂。出《诗疏》)。安靖上下君相火邪(《嘉谟》)。

时珍曰: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茎花实,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自蒻蔤而节节生茎,生叶,生花,生藕;由菡萏而生蕊,生莲,生菂,生薏。其莲菂则始而黄,黄而青,青而绿,绿而黑,中含白肉,内隐青心。石莲坚刚,可历永久。薏藏生意,藕复萌芽,展转生生,造化不息。故释氏用为引譬,妙理具存;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盖莲之味甘气温而性啬,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脾者,黄宫,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藏器曰:经秋正黑,名石莲子,入水必沉,惟煎盐卤能浮之。此物居山海间,经百年不坏,人得食之,令发黑不老。

诜曰:诸鸟、猿猴取得不食,藏之石室内,人得三百年者,食之永不老也。又雁食之,粪于田野山岩之中,不逢阴雨,经久不坏。人得之,每旦空腹食十枚,身轻能登高涉远也。

旧四,新十。

服食不饥:诜曰:石莲肉蒸熟去心,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日服三十丸。此仙家方也。

清心宁神:宗奭曰:用莲蓬中干石莲子肉,于砂盆中擦去赤皮,留心,同为末,入龙脑,点汤服之。

补中强志,益耳目聪明:用莲实半两去皮心,研末,水煮熟,以粳米三合作粥,入末搅匀食。(《圣惠方》)

补虚益损:水芝丹:用莲实半升。酒浸二宿,以牙猪肚一个洗净,入莲在内,缝定煮熟,取出晒干为末,酒煮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送下。(《医学发明》)

小便频数,下焦真气虚弱者:用上方,醋糊丸,服。

白浊遗精:石莲肉、龙骨、益智仁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普济》:用莲肉、白茯苓等分,为末。白汤调服。

心虚赤浊:莲子六一汤:用石莲肉六两,炙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灯心汤下。(《直指方》)

久痢禁口:石莲肉炒为末。每服二钱,陈仓米汤调下,便觉思食,甚妙。加入香连丸,尤妙。(《丹溪心法》)

脾泄肠滑:方同上。

哕逆不止:石莲肉六枚,炒赤黄色,研末。冷熟水半盏和服,便止。(苏颂《图经》)产后咳逆、呕吐,心忡目晕:用石莲子两半,白茯苓一两,丁香五钱。为末。每米饮服二钱。(《良方补遗》)

眼赤作痛:莲实(去皮研末)一盏,粳米半升,以水煮粥,常食。(《普济方》)

小儿热渴:莲实二十枚(炒),浮萍二钱半,生姜少许,水煎,分三服。(《圣济总录》)

反胃吐食:石莲肉为末,入少肉豆寇末,米汤调服之。(《直指方》)

甘,平,无毒。大明曰:温。

时珍曰:《相感志》云:藕以盐水共食,则不损口;同油炸面米果食,则无渣。煮忌铁器。

热渴,散留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别录》)。止怒止泄,消食解酒毒,及病后干渴(藏器)。捣汁服,止闷除烦开胃,治霍乱,破产后血闷,捣膏,罯金疮并伤折,止暴痛。蒸煮食之,大能开胃(大明)。生食,治霍乱后虚渴。蒸食,甚补五脏,实下焦。同蜜食,令人腹脏肥,不生诸虫,亦可休粮(孟诜)。汁:解射罔毒、蟹毒(徐之才)。捣浸澄粉服食,轻身益年(臞仙)。

弘景曰:根入神仙家。宋时太官作血?(音勘),庖人削藕皮误落血中,遂散涣不凝。故医家用以破血多效也。?者,血羹也。

诜曰:产后忌生冷物,独藕不同生冷者,为能破血也。

时珍曰:白花藕大而孔扁者,生食味甘,煮食不美;红花及野藕,生食味涩,煮蒸则佳。夫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蒻,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故其所主者,皆心脾血分之疾,与莲之功稍不同云。

旧四,新八。

时气烦渴:生藕汁一盏,生蜜一合,和匀,细服。(《圣惠》)

伤寒口干:生藕汁、生地黄汁、童子小便各半盏。煎温,服之。(庞安时《伤寒论》)

霍乱烦渴:藕汁一钟,姜汁半钟。和匀饮。(《圣济总录》)

霍乱吐利:生藕,捣汁服。(《圣惠》)

上焦痰热:藕汁、梨汁各半盏。和服。(《简便》)

产后闷乱,血气上冲,口干腹痛:《梅师方》:用生藕汁三升,饮之。庞安时:用藕汁、生地黄汁、童子小便等分,煎服。

小便热淋:生藕汁、生地黄汁、葡萄汁各等分。每服囗盏,入蜜温服。

坠马血瘀,积在胸腹,唾血无数者:干藕根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次。(《千金方》)

食蟹中毒:生藕汁饮之。(《圣惠》)

冻脚裂坼:蒸熟藕,捣烂涂之。

尘芒入目:大藕洗捣,绵裹,滴汁入目中,即出也。(《普济方》)

藕蔤

藕丝菜(五、六月嫩时,采为蔬茹,老则为藕梢,味不堪矣)。

甘,平,无毒。

生食,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解酒食毒(苏颂)。

功与藕同(时珍)。解烦毒,下瘀血(汪颖)。

藕节

涩,平,无毒。

大明曰:冷。伏硫黄。

捣汁饮,主吐血不止,及口鼻出血(甄权)。消瘀血,解热毒。产后血闷,和地黄研汁,入热酒、小便饮(大明)。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时珍)。

时珍曰:一男子病血淋,痛胀祈死。予以藕汁调发灰,每服二钱,服三日而血止痛除。按:赵溍《养疴漫笔》云:宋孝宗患痢,众医不效。高宗偶见一小药肆,召而问之。其人问得病之由,乃食湖蟹所致。遂诊脉,曰:此冷痢也。乃用新采藕节捣烂,热酒调下,数服即愈。高宗大喜,就以捣药金杵臼赐之,人遂称为金杵臼严防御家,可谓不世之遇也。大抵藕能消瘀血,解热开胃,而又解蟹毒故也。

新五。

鼻衄不止:藕节捣汁饮,并滴鼻中。

猝暴吐血:双荷散:用藕节、荷蒂各七个,以蜜少许擂烂,用水二钟,煎八分,去滓,温服。或为末丸服亦可。(《圣惠》)

大便下血:藕节晒干研末,人参、白蜜煎汤,调服二钱,日二服。(《全幼心鉴》)

遗精白浊,心虚不宁:金锁玉关丸:用藕节、莲花须、莲子肉、芡实肉、山药、白茯苓、白茯神各二两,为末。用金樱子二斤捶碎,以水一斗,熬八分,去滓,再熬成膏,入少面和药,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

鼻渊脑泻:藕节、芎䓖,焙研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普济》)

莲薏即莲子中青心也

苦薏。

苦,寒,无毒。

藏器曰:食莲子不去心,令人作吐。

血渴,产后渴,生研末,米饮服二钱,立愈(士良)。止霍乱(大明)。清心去热(时珍。出《统旨》)。

新二。

劳心吐血:莲子心七个,糯米二十一粒,为末,酒服。此临安张上舍方也。(《是斋百一方》)

小便遗精:莲子心一撮。为末,入辰砂一分。每服一钱,白汤下,日二。(《医林集要》)

莲蕊须

佛座须(花开时采取,阴干,亦可充果食)。

甘,涩,温,无毒。

大明曰:忌地黄、葱、蒜。

清心通肾,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益血,止血崩、吐血(时珍)。

时珍曰:莲须本草不收,而《三因》诸方、固真丸、巨胜子丸各补益方中,往往用之。其功大抵与莲子同也。

新一。

久近痔漏三十年者,三服除根。用莲花蕊、黑牵牛头末各一两半,当归五钱,为末。每空心酒服二钱。忌热物。五日见效。(孙氏《集效方》)

莲花

芙蓉(《古今注》)、芙蕖(同上)、水华。

苦、甘,温,无毒。忌地黄、葱、蒜。

镇心益色。驻颜轻身(大明)。

弘景曰:花入神仙家用,入香尤妙。

旧二,新二。

服食驻颜: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根八分,九月九日采实九分,阴干捣筛。每服方寸匕,温酒调服。(《太清草木方》)

天疱湿疮:荷花贴之。(《简便方》)

难产催生:莲花一瓣,书人字,吞之,即易产。(《肘后方》)

坠损呕血:坠跌积血心胃,呕血不止。用干荷花为末,每酒服方寸匕,其效如神。(杨拱《医方摘要》)

莲房

莲蓬壳(陈久者良)。

苦,涩,温,无毒。

破血(孟诜)。治血胀腹痛,及产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水煮服之,解野菌毒(藏器)。止血崩、下血、溺血(时珍)。

时珍曰:莲房入厥阴血分,消瘀散血,与荷叶同功,亦急则治标之意也。

新六。

经血不止:瑞莲散:用陈莲蓬壳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热酒下。(《妇人经验方》)血崩不止,不拘冷热:用莲蓬壳、荆芥穗各(烧存性)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惠方》)

产后血崩:莲蓬壳五个,香附二两,各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妇人良方》)

漏胎下血:莲房烧研,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汤、酒任下,日二。(《朱氏集验方》)

小便血淋:莲房烧存性,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米饮调下,日二。(《经验方》)

天疱湿疮:莲蓬壳烧存性,研末,井泥调涂,神效。(《海上方》)

荷叶

嫩者荷钱(象形)。贴水者藕荷(生藕者)。出水者芰荷(生花者)。蒂名荷鼻。

大明曰:入药并炙用。

苦,平,无毒。

时珍曰:畏桐油。伏白银,伏硫黄。

止渴,落胞破血,治产后口干,心肺躁烦(大明)。治血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荷鼻:安胎,去恶血,留好血,止血痢,杀菌蕈毒,并煮水服(藏器)。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滑,散瘀血,消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时珍)。

杲曰:洁古张先生口授枳术丸方,用荷叶烧饭为丸。当时未悟其理,老年味之始得。夫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是属风木,为生化万物之根蒂。人之饮食入胃,营气上行,即少阳甲胆之气,与手少阳三焦元气,同为生发之气。《素问》云:履端于始,序则不愆。荷叶生于水土之下,污秽之中,挺然独立。其色青,其形仰,其中空,象震卦之体。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升乎?用此为引,可谓远识合道矣。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补令胃厚,不致内伤,其利广矣大矣。世之用巴豆、牵牛者,岂足语此?

时珍曰:烧饭见谷部饭下。按:《东垣试效方》云:雷头风症,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发热,状如伤寒,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重剂,诛伐无过。一人病此,诸药不效,余处清震汤治之而愈。用荷叶一枚,升麻五钱,苍术五钱,水煎温服。盖震为雷,而荷叶之形象震体,其色又青,乃涉类象形之义也。又案:闻人规《痘疹八十一论》云:痘疮已出,复为风寒外袭,则窍闭血凝,其点不长,或变黑色,此为倒黡,必身痛,四肢微厥。但温肌散邪,则热气复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背荷叶散治之。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解结滞之气故也。此药易得,而活人甚多,胜于人牙、龙脑也。又戴原礼《证治要诀》云:荷叶服之,令人瘦劣,故单服可以消阳水浮肿之气。

旧四,新二十三。

阳水浮肿: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证治要诀》)

脚膝浮肿:荷叶心、藁本等分,煎汤,淋洗之。(《永类方》)

痘疮倒黡:紫背荷叶散,又名南金散:治风寒外袭倒黡势危者,万无一失。用霜后荷叶(贴水紫背者,炙干)、白僵蚕直者炒去丝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用胡荽汤或温酒调下。(闻人规《痘疹论》)

诸般痈肿,拔毒止痛:荷叶中心蒂如钱者,不拘多少,煎汤淋洗,拭干,以飞过寒水石,同腊猪脂涂之。又治痈肿,柞木饮方中亦用之。(《本事方》)

打扑损伤,恶血攻心,闷乱疼痛者:以干荷叶五片,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童子热尿一盏,食前调下,日三服,利下恶物为度。(《圣惠方》)

产后心痛,恶血不尽也:荷叶炒香为末。每服方寸匕,沸汤或童子小便调下。或烧灰、或煎汁皆可。(《救急方》)

胎衣不下:方同上。伤寒产后,血晕欲死:用荷叶、红花、姜黄等分,炒研末。童子小便调服二钱。(庞安常《伤寒论》)

孕妇伤寒:大热烦渴,恐伤胎气。用嫩卷荷叶(焙)半两,蚌粉二钱半。

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入蜜调服,并涂腹上。名罩胎散。(郑氏方)妊娠胎动,已见黄水者:干荷蒂一枚炙,研为末。糯米淘汁一钟,调服即安。(唐氏《经验方》)

吐血不止:嫩荷叶七个,擂水服之,甚佳。又方:干荷叶、生蒲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桑白皮煎汤调下。《肘后方》:用经霜败荷烧存性,研末。新水服二钱。

吐血咯血:《经验后方》:荷叶焙干,为末。米汤调服二钱,一日二服,以知为度。《圣济总录》:用败荷叶、蒲黄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汤下。

吐血衄血:阳乘于阴,血热妄行,宜服四生丸。陈日华云:屡用得效。用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等分,捣烂,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盏,煎一盏,去滓服。(《济生方》)

崩中下血:荷叶(烧研)半两,蒲黄、黄芩各一两,为末。每空心酒服三钱。

血痢不止:荷叶蒂,水煮汁,服之。(《普济方》)

下痢赤白:荷叶烧研。每服二钱,红痢蜜;白痢沙糖汤下。

脱肛不收:贴水荷叶焙研,酒服二钱,仍以荷叶盛末坐之。(《经验良方》)牙齿疼痛:青荷叶剪取钱蒂七个,以浓米醋一盏,煎半盏,去滓,熬成膏,时时抹之妙。(唐氏《经验方》)

赤游火丹:新生荷叶,捣烂,入盐涂之。(《摘玄方》)

漆疮作痒:干荷叶,煎汤,洗之,良。(《集验方》)

遍身风疠:荷叶三十枚,石灰一斗。淋汁合煮,渍之,半日乃出。数日一作,良。(《圣惠方》)

偏头风痛:升麻、苍术各一两,荷叶一个,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温服。或烧荷叶一个,为末,以煎汁调服。(《简便方》)

刀斧伤疮:荷叶烧研,搽之。(《集简方》)

阴肿痛痒:荷叶、浮萍、蛇床等分。煎水,日洗之。(《医垒元戎》)

《雷公炮制药性解》:莲子,主清心醒脾,补中养神,进饮食,止泻痢,禁泄精,除腰痛,久服耳目聪明。宜去心蒸熟用。莲须,主益肾涩精。荷叶,主雷头风,破血止渴。叶蒂,主安胎,逐瘀血,留好血,止血痢。

《本草崇原》:气味甘平,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莲始出汝南池泽,今所在池泽皆有。初夏其叶出水,渐长如扇。六七月间开花,有红、白、粉红三色,香艳可爱。花心有黄须,花褪房成,房外青内白,子在房中,如蜂子在窠之状。六七月采嫩者,生食鲜美,至秋房枯子黑、壳坚而硬,谓之石莲子。今药肆中一种石莲子形长味苦,肉内无心,生于树上,系苦珠之类,不堪入药,宜于建莲子中拣带壳而黑色者,用之为真。)

莲生水中,茎直色青,具风木之象,花红,须黄,房白,子黑,得五运相生之气化,气味甘平。主补中,得中土之精气也。养神,得水火之精气也。益气力,得金木之精气也。百疾之生,不离五运,莲禀五运之气化,故除百疾,久服且轻身不饥延年。

《本草新编》:莲子,味甘涩,气平、寒,无毒。入心、脾、肝、肾四脏,养神定志,能交君相二火,善止泄精,清心气,去腰疼,禁痢疾。

花心,益肾,涩精,固髓。藕,甘寒。主血多验,治瘀血,逐散不凝,止吐衄溢妄行,破产后血积烦闷,解酒却热,治金疮生肌。

按:莲子、花、藕,俱能益人,而莲子之功尤胜。世人谓莲子不宜食心,恐成卒暴霍乱。不知莲子去心用之,全无功效,其妙全在于心,不特只产后消渴也。莲子之心,清心火,又清肾火。二火炎,则心肾不交。二火清,则心肾自合。去莲心,而止用莲肉,徒能养脾胃,而不益心肾矣。莲子心单用入之于参、苓、芪、术之中,治梦遗尤神,取其能交心肾也。故用莲子断不可去心,一去心,则神不能养,而志不能定,精泄不能止,而腰痛不能除矣。

或问莲子清心汤,前人用之,未闻用心也。曰:莲子而不用心,此清心汤之所以不效也。前人制方,未必不单用莲心,岁久失传,人不知用,致清心汤神效竟为无用之方。此铎所以三叹也。原世人用清心汤者,用莲子心一钱以清心,未有不效应如响者矣。石莲子,树上者,不可入药也。

《本草备要》:补脾,涩肠,固精甘温而涩,脾之果也。脾者黄宫,故能交水火而媾心肾,安靖上下君、相火邪(古方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莲子清心饮,补心肾有瑞莲丸)。益十二经脉血气,涩精气,厚肠胃,除寒热。治脾泄久痢,白浊梦遗,女人崩带及诸血病。大便燥者勿服。去心、皮,蒸熟,焙干用。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良。黑而沉水者为石莲,清心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淋浊诸症(石莲入水则沉,入卤则浮。煎盐人以之试卤,莲浮至顶,卤乃可煎。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肆中石莲,产广中树上,其味大苦,不宜入药)。莲心为末,米饮下,疗产后血渴。

《本经逢原》:莲子得水之精英,补中养神,益气清心,固精止泻,除崩带赤白浊,能使心肾交而成既济之妙。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取其补益黄庭,实堤御水之义。

《本草经解》:莲实气平涩,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土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以其仁也,兼入少阴心经。气味升降,阳也。脾者,五脏之中也,甘平益脾,所以补中。心者,神之居也,芳香清心,所以养神。脾为万物之母,后天之肺,主周身之气,先天之源,甘平益脾肺,所以益气力。心为十二官之主,主安则十二官俱安,而百病皆除也。

《本草从新》:莲子

内容:古名藕实。补心脾肾、涩精固肠。

甘平而涩。能交水火而媾心肾。安静上下君相火邪。(古方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莲子清心饮、补心肾、有瑞莲丸。)涩精气。浓肠胃。治脾泄久痢。白浊梦遗。女人崩带。一切血病。大便燥者勿服。去心皮。蒸熟、焙干。得枸杞、白术、山药、茯苓。良。莲子中青心、苦寒。清心去热。(眼赤作痛、莲子末一盏、粳米半升、煮粥常食。)

《本草便读》:莲子

平补心脾。下交肾水。安宁神智。上泽容颜。因其甘可调中。且浓肠而止泻。皆谓涩能固脱。治遗浊以藏精。莲房苦涩性偏温。血室崩淋用宜炙。生藕消瘀涤热。熟汤和血养阴。若论花须。甘涩固精可敛脱。欲知荷叶。苦平散水并升清。鲜者可解暑邪。用边有效。干者能宣脾胃。当炙为良。蒂则上升。举清阳之下陷。节能止涩。固失血之妄行。(莲子甘涩性平。入心脾肾三脏。补而兼固。故能补中治泻。安神固遗。使水火相交。中土受益。治疗服食两者。均宜去心用。莲房苦涩温。入心肝血分。专主涩血。凡一切下血溺血血崩等证。皆宜炙黑用之。大抵瘀者可消。而新者可固也。生藕甘凉入胃。清烦热。止呕渴。大能开胃。其性善消瘀血。凡产后一切生冷皆忌。惟藕不忌。以其能消瘀也。蒸熟则白变为紫。

凉变为温。其消瘀涤热之功。一变而为补阴养脏。亦如地黄之生熟异用也。莲须味甘涩。

性平。入心肾。功专固摄。凡属心肾不固之证。皆可用之。荷叶苦平。气香。色青。形仰。以其象震也。故能入肝。肝为藏血之地。故有散血升清之功。又能治水气浮肿等证。亦血化为水之水。荷叶不特功专散血。且生于水而性不沾水。故亦能治水也。凡夏月之物。皆能解暑。况叶之轻浮在上。边有舒散之意哉。干荷叶又能生发元气。助脾开胃。故补脾胃药往往用之。荷蒂性同于叶。惟举托之功。此为尤胜。凡清气下陷。胎元不足者。亦均用之。

藕节味苦涩。性平。消瘀血。涩新血。消瘀是其本性。然味过于涩。故止血之力尤为长耳。)

《本草撮要》:味甘平而涩。入足太阴少阴经。功专清心固肾。得乳香益智治遗精白浊。得炙草治赤浊。得陈仓米治噤口痢。大便燥者勿服。去心皮蒸熟焙干。得枸杞、白术、山药、茯苓良。

《本草害利》:一名莲薏

〔害〕莲子性涩,大便燥者勿服。生食过多,微动气胀。

〔利〕莲子中青心,苦寒,清心去热。莲子甘平而涩,入心、脾、肾,能交水火,媾心肾而靖君相之火邪,厚肠胃而收泻痢之滑脱。频用能涩精,多服令人喜。古方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莲子清心饮。补心肾有瑞莲丸。

《本草分经》:甘平而涩。能交心肾,安君相火邪,涩精气,厚肠胃,兼治女人一切血病。

莲心,苦寒,清心,去热。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生汝南池泽,八月采。即今莲子,八月、九月取坚黑者,干捣破之。花及根并入神仙用。今云茎,恐即是根,不尔不应言甘也。宋帝时,太官作羊血?,庖人削藕皮误落血中,遂皆散不凝,医仍用藕疗血多效也。

《中药大辞典》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或种子。秋末、冬初割取莲房,取出果实,晒干;或收集坠入水中、沉于淤泥内的果实,洗净、晒干。或除去果壳后晒干。经霜老熟而带有灰黑色果壳的称为"石莲子";除去果壳的种子称为"莲肉"。自生或栽培于池塘内。我国大部地区有分布。主产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以湖南产品最佳,福建产量最大。此外,山东、安徽、山西、河南、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1.莲子有效成分对血流动力学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松弛血管,降低血压,并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作用。

2.莲子的生物碱有抗自由基作用。

3.莲子心水煎液通过室性血球聚集实验证明对该模型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4.莲子有抗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

5.莲子含氧化黄心树宁碱,有抑制鼻咽癌的作用。

6.莲子中的生物碱对大鼠脑细胞膜上的ADT酶有抑制活性。

(整理/王佳妮)

(校对/小K)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hxcf/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