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什么?

伏”可称“长夏”,中国古代五行家将一年分为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与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在四季里,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所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三伏”指的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三伏天,外界阳气最盛,湿气最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此时做养生,排湿、排寒,扶正祛邪,行气活血,延年益寿效果是平时3倍以上!

年三伏时间具体如下:

初伏: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夏令三伏以热逼寒

所以---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间:

什么是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感,多因内虚外寒导致。包括一些由于阳气不足,正气亏虚、虚寒型疼痛和一切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或者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冬病主要有肺类疾病、骨科疾病、脾胃类疾病等。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三伏时节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三伏天的几个关键穴位及养生法门

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

通悟功夫为大家推荐最适合这个时间段,各年龄阶段修炼的武术内功和养生功为:无极固根培元桩桩+益字诀功法。它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健身。脐通百脉,调阴阳,补气血,温脾肾,行强壮,培补元气。

无极固根培元桩炼脐为生命之灯补充元气能量添油续命的一条幽深门径!炼脐可强身健体、防病延衰、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激发元气,引药归经,内达脏腑,调节脏腑经络,使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因为,站桩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鼓荡之气,站桩时间长久了,你就会体会得到,这种鼓荡之气的通串效果会和外气结合,再启动人体大穴和经脉,会加速气血的流速,鼓荡的通串之气和气血的高速流转以及外气相和,会对周身循环经络、奇经八脉、三焦脏器产生巨大的冲击。

▽▽▽

通悟功夫“益”字诀功夫

可使人身气血遵循经络运行,

对神瘦衰败患者,

能重新升起命门与丹田真火,

恢复元气和体质。

对健康者亦能得纯阳之化、济阴之能,使精、气、神充实!

益字诀功法:专门刺激膀胱经、肾经,用于激活肾气机生发之源,补先天之元阳。在整个的练功的过程中可将肾气充盈周身,最终使之更加饱满、坚实,通过不断的把元精转化为元气。

同时开通经络,使丹田的元气通过经络的运化到体内的各个脏腑,充实于五脏,强化五脏,将后天的五谷之精,化为真气补充五脏。行先天之真阳,补心中之真阴,达到坎离交媾,阴、阳互换,引周身真气归于丹田,逐步的达到精旺、气满、神全。

三伏天注意事项: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这个时候要谨记养生,注意保健身体,那么三伏天如何养生呢?

1,不要吃冰镇的饮料及食物,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如果再吃冰镇的食物或饮料,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体寒的人,再吃就更寒了。所以,在三伏天里应该喝热茶或常温的凉白开。喝三豆汤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的三豆汤由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熬制。其中的绿豆、赤小豆可以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可以健脾补肾,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还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热健脾的效果。此外,三豆汤还能祛痘除痱子。

2,夏季多吃苦味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等人体需要的物质,且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除烦、健胃等功用。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的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莴笋、芹菜、葫芦、杏子、柚子、莲子心等。但是要注意,脾胃虚寒者要少吃“苦”,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和体质虚弱的人群,吃“苦”更需要谨慎。

3.“低调”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

三种运动比较好:

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

太极拳:打太极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最好选择在凉爽的室内运动。

4.晚睡早起午补觉

晚睡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们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11点。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5.静坐除烦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而老人的夏季心烦指数会比年轻人更高。缓解烦躁心情可以采用静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动作,不但能迅速达到心气平和,还能够活血通络。按坐桩功要领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方法是: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功夫讲武缘,只传有德之人,感恩修行路上有您结伴同行!!!

咨询/投稿

粉丝

图片来源

百度百科、网络。文章为原创文字版权归通悟功夫所有,任何媒体使用请与我取得联系。未经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sljz/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