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产业如何重振雄风浙江人建议你先实现一
《中国花卉报》记者去过很多地方,也接触过很多苗木人,有人豪爽、有人精明、有人不拘小节、有人雷厉风行。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说浙江的苗木人有个普遍特点,那就是“落实”。作为国内苗木大省、强省之一,浙江省内花木产区繁多,不少“爆款”产品从这里走出,经纪人业务遍布全国,园林项目美观精致,早些年,浙江也曾涌现出不少大规模苗圃。那么,面对近些年的行业低谷挑战,“落实”的浙江人是如何做的呢?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工商联园林花木商会秘书长张慧勤,从商会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可以洞见浙江园林苗木人的转型与努力。浙江的苗圃中,设施完善,标准化高的苗圃占多数三个问题:工程难接、苗价太低、创新不足“企业过得都不太好。无论大企业小企业,日子都紧紧巴巴的。”张慧勤总结过去一年园林花木企业面对的难关,主要有三点。一是工程难关。园林工程项目难接更难做,主要表现为账务问题。园林公司老账难收,想靠新接项目盘活资源,但新账依然存在账期问题。公司拖欠苗木款石材款,往往也是旧账未清又添新账。过去两年大部分园林公司保本已经不易,很少有盈利的,而且越大的企业越难保本。到了年底,各地陆续放开疫情管控,但在园林工程领域,利好并没有立刻体现。据了解,放开后,多地工程项目量有所释放,但要求很高,没有类似项目经验和以往业绩体现,很难接到新项目、好项目,而且资金实力仍是限制承接工程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二是苗价乱战。工程量减少、苗木过剩、苗圃腾退甩卖等因素催生了大量“特价苗”。特价苗中,有垃圾苗,有常规产品,也有质优的苗木。浙江省已经腾退了大量苗圃,剩余苗圃租金上涨,苗企运营成本增加,不得不含泪“甩卖”。经过近两年的去库存,到了年底,小苗价格已经有所上涨。张慧勤介绍,从各地项目来看,树形优美且抗性强的苗木需求渐长,这些产品在未来几年行情会不错。三是新产品研发、转化停滞。行情不好,从业者没有资本也没有信心开拓新产品。对于苗木新品,生产者投入更加谨慎了,他们担心突发变故耽误工期、影响利润,干脆选择已有的常规产品进行生产。过于谨慎可能会错过市场的新风口。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常规苗木产品价格不会有太大增长,种植者还是要紧跟市场需求,打造特色产品。张慧勤介绍,商会中有不少企业在差异化经营、品质创新方面做得很好,比如人文园林,作为一家科技型的综合园林企业和国家核准的双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苗圃中收集了大量精品花木,每到花期,苗圃中景色宜人宛如景区。今年商会曾几次组织会员企业到人文园林苗圃基地等优秀苗圃考察,形成示范作用,引领会员单位转型思考。人文园林苗圃中的精品杜鹃花商会组织会员参观人文园林苗圃基地一个目标:先存活再谋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活下来”是园林苗木企业今年的小目标,如何存活则需要落到实处分析。对此,商会给出的建议是先化整为零,找到问题逐个击破,然后整合资源形成产业合力渡过难关。比如,土地问题是苗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syjd/10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莲子养心安神补中养神,吃的时候要不要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