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伏天”,都让人燥热难耐,而今年的三伏天更是长达40天,非常难熬。三伏天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在一年之中最为闷热,古人将三伏中的伏称为伏邪,也就是六邪中的暑邪。酷暑难耐,人难免会被暑气所伤,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如心浮气躁、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寝食难安等,更有甚者会出现中暑、热伤风等。这段时间,避暑纳凉最重要。伏天不适,要懂得避暑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北宋诗人梅尧臣盛夏时节,柴能燃出火,汤能熬成膏,鸟嫌弃自己的羽毛,兽也嫌弃自己的皮毛,可以说,天地万物在大热之下无处可逃。既然无处可逃,我们就要平心接受,更要懂得避暑纳凉,养护身体。夏日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可以多喝凉茶、绿豆汤、蜂蜜水,避暑邪,祛暑气。我们提倡大家夏季适当多吃一点蜂蜜,因为蜂蜜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天然品,自古至今,都是消暑的必备美食。古人消暑有“蜜”方将蜂蜜当作饮品,可追溯到屈原的《楚辞·招魂》一诗中,记有“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意思是说,用晶莹如玉的美酒与甜美的蜂蜜进行混合,盛满酒杯大口享用,别有一番滋味。至汉代时,权贵阶级喜欢在冷水中掺入蜂蜜,称之为“蜜水”。据《三国志》记载,袁术临死前就想喝杯蜜水,但军中粮绝,他最后只能一声长叹,吐血而死。唐代时,出现了用奶酪、蜂蜜制作的冰镇“酥山”,宋代有“冰雪冷元子”、”蜜沙冰”、“乳糖真雪”等,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所以说,自古至今,人们就非常认可蜂蜜的美味,且可以与各种食材搭配,做成解暑美食。蜂蜜性平微凉,其解暑纳凉、清热润燥效用,在古代医书中都能追寻到众多记载。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蜂蜜“生则性凉,故能清热”。张鼎增《良疗本草》也有记载:“若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表述蜂蜜有养阴作用,故用于虚热者为宜。诗人陆游的《夏日》诗中,以“不畏人间夏日长”记述蜂蜜解暑之功。苦味+蜂蜜,解暑翻倍在我们的认知里,夏天不仅可以吃点甜,更要吃点苦。传统中医认为,苦味属阴性,有疏泄作用,对于由内热过剩引发的烦躁不安有泄热宁神作用。三伏天实热,常感到乏力没精神,吃点苦味,不仅能祛暑气、泻火,还能防湿气,让身体更舒适地度过苦夏,帮助减轻大脑和身体负担。比如很多人夏天有吃苦瓜、莲子心、龟苓膏的习惯,因这些食材本身口味偏苦,加入蜂蜜调合不仅使其甜苦交融,还能解暑纳凉。将养脾胃很多人一到夏天就没胃口,这和夏季湿热邪气比较重有关。夏季湿热邪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吸收,所谓“脾胃虚百病生”,反应到身体上,就会出现食欲下降、腹胀、精神状态差等症状,这时候多吃一点蜂蜜,也非常有好处。除了清热解毒的水白蜜,平时也可多吃点青海蜜,如很多蜜友所说,青海蜜香甜细腻,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很适合夏天吃。青海蜜回味有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极淡苦香,倒是蛮适合夏天吃。俗话说:夏之末,暑之盛。三伏天,饮下一杯蜂蜜水,除了解暑气、清闷热之外,还能够品一品这天地山川间的灵气,享受这远在千里之外的碧绿森林带来的岁月芳韵。田野牧蜂水白蜜洋槐花蜂蜜出口优等单花蜜高活性成熟原蜜金奖蜂蜜苏先生的蜜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syjd/1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