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

食育

三伏天

是指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

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生活在这样气温高

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的气候条件下

我们的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怎样才能健康地度过三伏天呢?

食育给大家分析三伏天调节饮食的一些主要知识

01

1

苦夏

#不少人在三伏天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疲乏倦怠,体重下降,甚至消瘦,俗谓之“苦夏”。

什么是“苦夏”?苦夏就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苦夏其实并不是病,不过严重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利于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消除苦夏症状。

那么,三伏天该如何饮食来缓解这些症状呢?

清淡饮食

脾喜清淡而恶油腻辛辣。三伏天脾弱,就不要过食煎炸、烧烤、油腻、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饼等)、生冷(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辣椒等食物。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苦味食物

三伏天可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不仅能解热祛暑,还能消除疲劳。中医认

为,苦能燥湿,而脾恶湿,故苦能运脾;苦味还能清热,清热即所以解暑。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寒凉食品

阳虚之人,往往怕热。越是怕热,越要吃些温性的食物,可以健运中焦,让人更健康。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生姜辛温而能温运脾阳,三伏天吃姜,正当其时。

若阳气健旺,天气炎热,当然可以适当吃些寒凉性食物,可以清解暑热,比如西瓜、绿豆、冬瓜、黄瓜、甜瓜、生菜、梨等蔬果,或荷叶、淡竹叶、玉米须、莲子心等药食同源的中药。但要注意,苦寒千万不中太过,最容易伤损脾阳,反而不利于清热消暑。药性偏凉的汤方建议热饮,可适当缓解其寒性。若凉药冷服,或瓜果冰镇食用,最易伤阳。

养阴津

三伏天酷热盛行,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让人感觉体虚,民间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因此说,三伏天当重视养阴津。

养阴津,首推米粥。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还有山药、海参、鸡蛋、豆浆、蜂蜜、莲藕、大枣、木耳、百合粥、菊花粥等等清淡的食物都是益气养阴的不错之选。

面食能解暑

在我国北方,炎夏时节流传着吃面条、饺子、鸡蛋等习俗。北京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即是明证。每逢三伏天,湿热熏蒸,人的胃口变差,吃热汤面不仅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和暑热,也可以改善口味,并减轻肠胃的负担。小麦其性凉,其味甘。入心、脾二经。凉则能养心除烦,除热止渴;甘则能健脾开胃。《本草拾遗》谓:“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非常适合于三伏天食用。

最后强调一句:天热也别太贪凉。饮食上,刚出锅热气腾腾的饭菜晾凉一点儿是可以的,但要注意避免喝冰冻过的冷饮,吃冰箱里刚拿出来的东西。尤其是晚上,太阳落山后,人的阳气更弱,如果晚餐吃得过于油腻,荤菜多,又有不少甜食和辛辣食物,再加上冷饮等,使脾胃负担加重,不好消化。另外,夜间开着空调睡觉,也不利于养护阳气,所以尽量不要久开空调,入夜后更该尽量用自然通风降低室温。

本文参考《三伏天应该吃什么》

END

排版/吴星星

文案/外国语学院

责任审核/李子龙

南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syjd/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