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

血虚的症状:脸色发白、没有血色、夏天怕热、冬天怕冷、心悸、头晕、失眠

血虚的食疗方法:当归黄芪茶

当归黄芪茶的做法:黄芪和当归的份量是5:1的比例,如黄芪30克、当归6克;将黄芪和当归三煎三煮,然后将三次煮好的水倒在一起喝。

当归黄芪茶中黄芪补气,当归补血,能达到补血补气同时进行。

血虚的人每天可将煮好的当归黄芪茶当水喝,气血虚弱、久病初愈,老年人都可以喝;阴虚火旺,体质瘦弱的人尽量少喝当归黄芪茶,身体有大病的时候,不要喝当归黄芪茶,感冒期间不要吃黄芪。

补血的时候用当归身煮蛋、保健的时候可用整只当归煮蛋,男女都可食用,有很好的补气作用。

血瘀

血瘀的症状:脸色暗沉、唇色深发乌发紫、身体局部疼痛.血瘀的人易得心血管疾病、易发胖

血瘀的食疗方法:桂圆核桃茶

桂圆核桃茶的做法:一份桂圆(有头晕症状最好不要去壳)加两份核桃冷水下锅,开锅后煮20分钟,每天把这个水当茶喝,把桂圆和核桃都吃下去。失眠、心神不宁、产妇贫血、痛经、血脂高的人可以喝桂圆核桃茶来治疗疾病。

血寒

血寒的症状:怕冷、肚子和腿会冷痛、手脚冰凉

血寒的食疗方法:生姜红枣茶

生姜红枣茶的做法:取五六个红枣与生姜片一起放入锅中,把水煮沸,起锅前加红糖当茶饮。

生姜红枣茶最好早上喝不能超过中午、必须喝热的,喝生姜红枣茶的最佳时间:从立夏到入伏的头一天,每天都喝。

生姜红枣茶的功效:治疗女性下巴长痘,治疗消化不良,风寒感冒,调和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血热

血热症状:

1、身体发热、有出血现象、流鼻血、牙龈出血、尿血、咳血

2、白头发、心烦气燥、情绪不稳定

血热的食疗方法:凉拌马齿苋

凉拌马齿苋的做法:用热水焯一下、加调料凉拌着吃。平时不宜生吃马齿苋,治疗疾病时可以生吃马齿苋。

马齿苋可以预防治疗小孩子的手中口病;治疗预防肠炎和痢疾引起的肚子痛;可以明目、治疗少白头。

80%的人都是虚火,因此,不能用清凉的药,会伤到元气,要引火归元,暖肾是最重要的。实火才可以吃清热去火的药。

实火的症状:全身上下都热、爱出汗、非常渴、小便黄又少、大便干燥。

失眠不仅仅影响正常休息,而且让人白天没有精神应对工作和学习,长此以往,会导致精神类疾病。

失眠,《内经》谓之“不寐”、“不得卧”,郭士魁老中医治疗失眠在临床上可分为八种类型。一、心肾不交型

素虚或久病,致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盛,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治以清心宁神,方以交泰丸加减。药用:黄连10g,肉桂3g,黄芩10g,茯苓10g,生地12g,泽泻12g,莲子心6g,其中黄连清心泄火,肉桂启发肾阳之气,引火归原,使肾气不外溢。

二、阴虚阳亢,虚烦不寐型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阴虚阳亢扰动心神,神不安宁以致不寐。常用酸枣仁汤加减:茯苓12g,川芎10g,甘草10g,柏子仁10g,知母10g,酸枣仁15g。其中知母滋阴清热,使相火不致妄动,枣仁、茯苓宁心安神。三、心脾两虚型

多由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思虑劳倦太过,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

《类证治裁·不寐》亦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常用归脾汤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白术10g,黄芪15g,茯神12g,党参10g,木香10g,甘草10g,远志6g,炒枣仁15g,当归12g,龙眼肉12g。

四、胆热或痰热内扰型

多由情志不遂,疏泄失职,生痰化火,内扰心神所致。临床心烦易惊,少寐多梦,口苦呕恶。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宜温胆汤加减。

陈皮10g,半夏10g,竹茹10g,枳壳10g,远志10g,胆南星10g,菖蒲10g,甘草10g。郭老认为:胆经不宜热,清热只用竹茹,即可以达到清热安眠的作用,肝胆相表里,胆热又多为虚火,因而治疗只使胆温而不能使胆寒。

五、心肝火旺型常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所致。火热内扰,神魂不安,可见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安神,方用四物安神汤加减。当归12g,川芎12g,白芍10g,熟地12g,栀子10g,何首乌10g,竹茹10g,黄连10g,乌梅6g,枣仁15g,鸡血藤15g。六、心阴血亏虚型常由久病耗损阴血,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所致。阴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则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眩晕,舌淡红,脉细或数。宜用补心丹滋阴养血安神,药用:党参12g,远志10g,玄参12g,丹参15g,茯苓10g,桔梗10g,天门冬12g,麦门冬12g,当归12g,枣仁15g,五味子10g,生地10~15g。七、心火偏亢、阴血不足型

本证乃由心火制盛灼伤阴血,致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心为君火之脏,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张景岳云:“寐本乎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安,神不安则寐不安。”

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火盛则神动,神动则神不守舍,故见失眠;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怏怏动摇、不得安宁,故见怔忡。心火内炽灼伤胸膈故见胸中烦热,阴虚则内热,故见舌红脉细数。治以清热养血安神。

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减,药用:黄连10g,枣仁15g,当归10g,甘草6g,生地12g。方中黄连苦寒清心除烦、泻热安神;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如合并有心脏器质性病变,常合用补心丹、归脾汤以加强养血安神之力,其中兼有脉结代者,多用补心丹,血虚明显者,用归脾汤。

八、肝肾阴虚型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虚热内扰,心神不安,故失眠多梦,筋脉失养,故腰膝酸软无力。此证可见于更年期之不寐。血虚肾亏明显者宜用归脾汤合二仙汤加减。药用:党参12g,当归12g,仙茅12g,黄柏12g,知母10g。患者,男性,42岁,年11月1日初诊。

病史:烦躁失眠,周身感觉异常有九年余,于年5月一次午睡后感到面部

发热,四肢麻木,曾在当地服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无显效。

10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多次住院治疗无效,仍然失眠烦躁,坐卧不宁,胡思乱想,胆战心惊,胸闷气短,腹胀纳差,大便不爽,有时情绪不易控制,时有遗精而来我院治疗。检查未见异常,舌尖略赤。苔白厚,脉弦数。

诊断:百合病。辨证:证属肝胃不和,虚热内扰,心烦不寐。处方:百合地黄汤合温胆汤加减。药用:百合18g,知母10g,地黄12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2g,枳实6g,竹茹6g,甘草6g。11月12日二诊:上方进十剂后唯睡眠略有好转,但时好时坏,烦躁不安,精神不易集中,腹胀。前方加厚朴6g,大黄6g。两剂后二便通畅,腹胀减轻,情绪时好时坏,但失眠有时加重,嘱服10剂。12月3日四诊:仍有轻度腹胀便少,睡眠不佳,余有进步,舌尖略红,苔薄白,脉弦。予以桃仁梦醒汤治之。处方:红花12g,广木香12g,桑白皮6g,大腹皮12g,菖蒲12g,远志6g,柏子仁6g,当归10g,大黄6g。

12月6日五诊:前方进3剂,病情明显好转,大便通,腹不胀,夜能入寐,仍有时不实,情绪正常。上方再进5剂,病情稳定,唯大便略干,眠不实。再以上方加郁李仁12g,远志改10g续服,巩固疗效。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yyxg/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