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万物茂盛生长的季节。正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说道:“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气是与心气相通的,此时心气比较旺盛,如同炎热的夏季一样。此时饮食上要偏于咸味,以养心。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说道:“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欲”,就是投本脏之所好,食用顺应本脏的生理特性的食物或药物。

也就是说,心是阳气比较旺的脏器,不适合再给它添柴加火,适合食用味咸、具有软坚作用的食物和药物。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夏天出汗过多,人体会流失很多电解质,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

这时如果不补充电解质,身体的机能就会紊乱。如果钠离子水平低下,人就会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心烦心乱;如果钾离子水平低下,人就会心慌心悸、心律失常。

我们华夏民族的老祖先在《黄帝内经》中就阐明了这个道理,提出要用咸味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心,实际上咸味的食物或药物就含有大量的钠、钾等电解质。

我在急诊科时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例,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服用了很多胃药。

她食欲欠佳,每顿只能吃下小半碗粥,而且精神状态非常差。在医院治疗了几天后,家属突然发现她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睡着了叫不醒勉强叫醒了也很快又睡着。

这就是中医说的“心神涣散”,是因为气、心血非常虚弱导致不能养神。

后来一检查,发现她血液中的钠离子、钾离子含量非常低,医生认为是因为她长期进食少,加上天气炎热大量出汗造成电解质紊乱,因此要求她每天静脉输注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钾,同时在饭里加盐,慢慢地她才有了精神。

所以在夏天适量食用偏咸的食物是有好处的。

味咸不单单指味道咸的食物,还包括一些具有软坚作用的食物或药物,比如肉类、蛋类。

我曾治疗过一个患心律失常的老年女性。

由于屡次发作房颤,她非常焦虑,听电视节目说心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中胆固醇沉积过多造成的,要少吃肉类,于是她吃饭就非常注意,肉吃得很少,鸡蛋和动物内脏完全不敢吃。

我为她诊脉后,劝她适当增加肉食的量,最好每天吃1个鸡蛋。

中医认为鸡蛋味甘、咸、平,是平衡阴阳的好食品。

而动物内脏完全不能吃吗?

也不尽然。动物内脏中的猪心味咸能软坚,还能以心补心。民间有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就是用猪心包朱砂,加盐炖汤食用。

这位病人听了我的话,打消了心中的焦虑,开始每天吃鸡蛋,吃了两次猪心裹朱砂炖汤,加上一些药物调理,现在心律失常已经很少发作了。

当然,过多地食用咸味食物也不好。

《黄帝内经》中还提道:“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就是说,食咸味过多会导致血脉凝涩。所以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

《黄帝内经·宣明五气篇》中还说道:“五味所入,苦入心。”就是说,具有苦味的食物或药物都会对心产生特定作用。

比如大家都知道夏天适合吃苦瓜,因为心气通于夏,夏天心气和心火比较重,吃苦瓜可以泻一泻心火。除了苦瓜以外,具有苦味的茶也可以泻心火,比如绿茶、莲子心泡茶、竹叶心泡茶。

总的来说,夏天适当吃一些味咸的食物有助于养心,吃一些味苦的食品有助于清心火。

医学小提示:

●夏季出汗多,可以适当在饮用水里放一点盐,补充丢失的钠离子。

●竹叶心是竹叶中间没有展开的嫩叶卷筒,是一种苦、甘、凉的药材,鲜品泡水可清心火、利小便,但不能当作保健品,过量服用会导致脾胃寒凉。

●猪心炖朱砂是民间治疗冠心病的偏方,但不可常吃。朱砂虽可宁心安神,但含汞,长期服用可能会造成汞蓄积中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hxcf/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