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在古代雅称“延寿客”,民间称为“药中圣贤”,因其具有桃李之妖艳,松柏之坚心,又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青松、翠竹、红梅、菊花),同时又是花中四雅(兰花、水仙、菖蒲、菊花)。陶渊明吟出赞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被人们视为“花中隐士”。

菊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药用部位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一般在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采收,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以舌状花瓣展平,中央的管状花有8-9成散开时采收为佳。徐灵胎语:“菊花采收于金秋时节,得天地秋金清肃之气,而不慎燥烈,故天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功效

菊花香疏苦泄,甘能益润,微寒能清,入肝、肺经。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肝明目之效。

李时珍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说明古代所用菊花品种亦有多种。《中国药典》版,将菊花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功效偏善略有不同。

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产于安徽亳州。

滁菊:偏于平肝阳,多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

杭菊:杭白菊偏平肝明目护眼,其花朵未完全开放时摘下来的叫做“胎菊”,是杭菊中的上品。杭黄菊善疏风清热。

怀菊:擅长平肝明目,功效与滁菊相似,适合肝阳上亢者。产于河南北部。

贡菊:平肝明目、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产于安徽黄山市,也称为“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徽菊”。

主治病症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

(3)肝阴虚的眼目昏花

(4)风热头痛、肝阳头痛、眩晕

(5)热毒疮肿

现代药理作用

菊花中含有挥发油、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水苏碱、小蘖碱、黄酮类、菊色素、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物质,在抗菌,抗病毒,抗炎,扩张冠状动脉,预防高血脂,降血压,抗衰等方面卓有成效。

如何挑选

(1)看外观:优质菊花花朵相对完整,大小整齐,没有掺杂细碎的杂物,颜色新鲜,不发暗。

(2)闻气味:优质菊花气味清香,无霉味及刺鼻气味。

(3)水冲泡:优质菊花开水泡后,菊花相对完整,茶汤颜色呈柔和的黄色,无杂质漂浮。

(4)尝味道:优质菊花泡后茶汤人口甘甜,口感柔和。

食疗方

(1)泡茶:将菊花泡水代茶饮,可与枸杞子、决明子、山楂、玫瑰花、莲子心、胖大海等搭配使用。

(2)煮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亦可加入其他食材同煮。

(3)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莲子炖煮或熬成羹食,加入适量冰糖。

(4)菊花枕:将干燥的菊花瓣,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功效虽好,但在日常服用中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对花茶过敏要禁用;脾胃寒凉应少喝;无需每日服用,一周3-5次足矣;隔夜花茶一也不能再喝!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中医皮肤科简介

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中医皮肤科,是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皮肤专科,是福州市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重点专科和福州市乃至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基地。科室以传承与发扬中医为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与临床疗效为核心,坚持走中医为主、中西结合的发展道路。治疗方法上采用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并举,运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开具个性化中药口服方,旨在治病求本、减少复发,同时开展中医传统外治疗法20余种,在解决皮肤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凸显优势。科室在发挥中医优势的同时,合理运用西医方法,并引进先进设备,达到中西优势互补,逐渐形成了内外兼顾的、中西并重的、规范化的、健全的皮肤病诊疗体系。

治疗常见病种: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疹、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痒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白癜风、黄褐斑、手足癣、扁平疣等。

中医和现代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刺络拔罐、拔罐走罐疗法、闪罐疗法、毫针针刺、面针治疗、滚针疗法、刮痧疗法、耳穴压豆、电针疗法、梅花针、艾灸、TDP治疗、中药熏药、拨经治疗、小儿推拿、中药塌渍、穴位贴敷、粉刺清除术、刮疣治疗、黑头粉刺冲洗、短波导入等。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ylzy/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