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08180.html

常做七件事

中医讲究“时令养生”,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已经杀到面前,这时的养生重点、养生方法都有哪些呢?

1补气

暑天容易伤气,这会导致人体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所以三伏天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养生建议:花旗参泡茶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花旗参,特别是汗出过多、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花旗参泡茶饮。

2养心

人体五脏之中“心”又与“夏”相应,因此夏季当以护心、养心为主。夏天出汗多,容易伤心阴、耗心阳,所以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有心脏健康隐患的人群尤其要提高警惕。

养生建议:常吃红色食物

红色属火,与心相应,红色食物入心入血。因此,夏季护心,就要多吃些红色的食物,比如红枣、樱桃、葡萄柚、藏红花、甜菜根等,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起到养心、温阳、助眠的功效。

3健脾

夏天没胃口是不少人的通病,脾胃为后天之本,吃不好就会引发很多问题。

养生建议:陈皮茶

可以取陈皮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

陈皮茶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合暑天肚子胀气、消化不好,或者吃饭没胃口时饮用,如搭配上普洱茶,则效果更佳。

4祛湿

夏天多暑湿,暑湿侵害人体会出现倦怠、肢体困重、胸闷、胃口不好、口中黏腻、头昏脑胀、抑郁等症状。特别是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人群,很容易感受暑湿,从而导致心气亏耗,出现中暑症状。

养生建议:赤小豆薏米粥

取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大米克、水适量;将赤小豆、薏米用水浸泡2小时左右,大米洗净,同煮成粥。

赤小豆善利水祛湿,还可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或者肝胆湿热;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可以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

5解暑

三伏天温度高、湿气重,解暑祛湿两手都要抓。

养生建议:豆蔻煮水喝

豆蔻性温,归脾、胃经,有发散郁热、祛湿的作用。将整粒豆蔻和冰糖一起熬汁,煮好的豆蔻水不但非常清香,而且口感甘甜,是一款清凉解暑又不损伤脾胃的饮品,三伏天里可以适当喝一些。

6清火

夏天与“心”相应,人到夏天都容易“心火”旺,而这也是对身体最大的消耗。这个心火有时会导致口疮、心烦、失眠等病症。

养生建议:喝莲子心茶

伏天养生必备莲子心,就是莲子中间的绿芯,能清热去火,主要清的就是心火。如果有心烦、失眠、舌尖长口疮,可以用莲子心20颗,再加些许绿茶,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7清热解毒

夏季容易使人热毒过盛,如果皮肤上出现痱子、皮疹,也可能是因为体内热毒过盛。如何清热解毒,成为了许多人入伏后常要面对的难题。

养生建议:绿豆汤

自己动手煮绿豆汤,煮的时间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豆子煮烂到开花,汤变得浑浊,喝起来有沙沙的感觉。

绿豆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增加很多,所以大家要尤其注意,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不做这七件事

1少吃瓜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2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最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冷粥不冰,过伏天”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具体做法:

1、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15分钟后,捞出山楂;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致室温食用。

3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4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7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来源:大额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zwxt/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