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天地始交,万物并秀,重在养心,祛
北京什么医院皮肤病好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今日14时39分,迎来立夏。古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之言,立夏时节,槐香暗度,绿苔新酿,可谓万物繁茂。立夏,一个最伟大的节气,标志着天地万物由“生”到“长”的一个转折;天地万物由此进入到一个最辉煌的时空;没有夏的成长,就不会有秋收冬藏!《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今年5月5日是立夏,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45°,“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春天进入尾声,是夏天的开始。早在战国末年(公元前年),立夏就已经确立了,这是一个最伟大的节气。没有夏的成长,就不会有秋收和冬藏。 立夏由来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农历的立夏。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前后节气:谷雨、立夏、小满。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 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在古代,民间有立夏称体重、吃蛋、饮茶等习俗。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夏天的开始。那么,就趁今天,让我们正式和春天道句“再见”,与夏天说声“你好”吧~ -立夏三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夏有三候: “初候蝼蝈鸣”丨蝼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种。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了。 ▲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 《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二候蚯蚓出”丨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三候王瓜生”丨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清乾隆《新郑一县志》载:“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谓之进鲜”。 ▲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立夏习俗-●●●斗蛋游戏相比于其他的节气和节日,立夏的活动相对比较实用,这个简单的游戏就是首先大人用丝线编成蛋的形状,然后放进事先煮熟的鸡蛋或者鸭蛋,再挂在小孩子脖子上,因为是斗蛋,所以会在蛋上绘画图案,人们互相来比较画的内容。 防疰夏 在温州,立夏家家要吃笋、淮豆子及青梅子。而在乐清,家家老幼会吃茶叶蛋、青梅、鲜笋、鲜蚕豆,人们认为这样可防“疰夏病”(每逢夏天人会清瘦、无力)。 乡村则是在插秧完毕之后,杀鸡宰鸭滋补身体,给耕牛喝马蹄香香药以健筋壮骨,为下一步“双夏”劳动做准备。 买红花 在浙南各地,每户人家还要购红花、新茶,有诗云:“立夏晴和四月天,与郎商酌岁支钱;红花盐菜俱难缓,更买新茶过一年。”因为那时新谷才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不储备柴米,到缺时则求购价昂。 同时,蚕蛾破茧而出,抽出新丝,茶叶如不采藏,过此就变为老叶。红花为妇女染衣之用,产于四月,也必须及时购买。 忌坐门槛 相比于其他的节气和节日,立夏的活动相对比较实用,这个简单的游戏就是首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 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立夏食俗-●●●迎夏仪式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帝王还会把上年冬天贮藏的冰块赐给大臣。 2饯春仪式古代的文人墨客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他们还会因此作诗,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3尝新活动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写着写着都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口水了。 4立夏秤人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刚吃完这么多好吃的,就要看到自己的体重,真是太残忍了。 这个有趣的活动据说是起源于三国时代,阿斗被孙夫人抚养,她会在赵子龙面前给阿斗称体重,每一次的周期就是根据立夏来估定,然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情况。 发展到现在,立夏称人很多情况下是给老人和小孩称。这是一种民间风俗,成为了人们游戏的一种。 5立夏饭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6立夏茶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 除了有趣的民俗外,立夏时节,各地的吃货也倾巢而出,演绎出丰富的食俗: ·吃鲥鱼 温州有立夏尝鲥鱼的习俗。据传,立夏节后,鲥鱼骨硬不好吃。如节前送鲥鱼给人,一般簪有香花。清瑞安孙琴西《赠小石送鲥鱼诗》中有“黄鱼风信拣花时,又点仙葩送雪鲥”之句,并自注:“吾乡送鲥鱼,以月季花掩映其上,姿态益妙。” ·野米饭 野米饭是嘉兴、湖州等地的食俗,一般为儿童结伙举办,各家凑柴米,从田中采摘新鲜蚕豆,在野外搭锅烧煮蚕豆饭,也有加入少量咸肉、春笋的,菜肴可到任何一家田地上采摘,有的儿童下河滩捕鱼,女童支好锅,拾好柴。 ·健脚笋 立夏,石笋刚露尖,在湖州山乡,家家都要去挖几根,带壳放在炭火中煨,煨熟后剥去笋壳,蘸些盐、酱油和胡椒粉吃,谓之“健脚笋”。据说吃了健脚笋,可使脚骨健。 ·五色饭 在宁波,各家以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小豆拌白粳米煮饭,俗称“五色饭”,也叫“立夏饭”。镇海谓之“五头”,意为长辈、夫、妻、子、女俱全。宁海等地谓之“五彩瑞祥”。各家还以茶叶煮蛋,谓之“立夏蛋”,并互相馈送。 ·“三烧”“五腊”“九时新” 杭州还有吃“三烧”、“五腊”、“九时新”的习俗。三烧,即烧夏饼、烧鸡、烧酒。五腊,即黄鱼、盐鸭蛋、海蛳、腊肉、清明狗。九时新,即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笋、黄豆、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又吃细小的野笋,认为可以助人足力。 -立夏养生-●●●饮食:增酸为主 立夏之后,人们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皮肤腠理易于开泄,此时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药品,如乌梅、山楂、木瓜、五味子等,可使皮肤适当收缩。 另一方面,随着温度逐渐攀升,人们难免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如果立夏后还多吃油腻的食物,很容易上火,造成身体内、外皆热,甚至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起居:重视午休 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当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因此,立夏之后,不妨来个午休。 如何午睡更健康?首先,睡前不吃油腻食物,不吃得太饱。因为油腻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胃消化负担,影响午休质量。其次,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若是超过30分钟,身体便会进入不易睡醒的深睡期,还不如延长到1~1.5小时,完成一整个睡眠的周期。 运动:有氧运动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易出汗,许多人整天躲在空调房间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而事实上,适当的出汗可以降低体温,也可以排毒。 立夏时节可以加强锻炼,但运动后要适当饮水或饮温盐水,以补充体液。夏季锻炼身体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 -道家立夏节气养生功-●●●立夏四月节坐功图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以寅、卯时,闭息瞑目,反换两手,抑掣两膝,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喜笑不休杂症。 养元补气桩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以不超过脚尖为宜。双手在胸前,掌心相对成抱球式。前期从五分钟开始,站到双腿酸累,发热为佳。 然后双腿伸直,双手交叠放在肚脐上,先按逆时针揉36圈,再按顺时针揉36圈,如是三遍后,双手合十,快速相搓,至发热后,敷在面部,由下到上,由头顶至后脑按摩,如是三遍。 拿“五经”养全身立夏时节,当需注重“养心安神”,可藉由道医疏通头部多条经络,同时打通心经和心包经,保持气血畅,平安度夏。 道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可缓解疲劳,调节神经功能,使人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疾病。 每晚用双手代替梳子五指张开,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睡前可再做3次。 从前发际一直点按至后头部颅底,计为1次。操作过程中,五指指尖立起,用力点按5-10秒,使点按处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再原地揉20秒。 -立夏节气五个养生要点-●●●1起居养生进入夏季,随着早晚温差逐渐缩小,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减衣,不要早晨的厚装到了中午仍捂在身上,弄得满身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着凉。此时着装应以穿衣不出大汗为原则,衣服递减的顺序应由上而下,既养阳又收阴,与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 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2饮食养生夏季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易感湿邪。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脾病。所以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否则会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不利于健康,建议每周吃一到两次赤小豆排骨汤、红豆薏仁粥等,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 被称为健脾补气第一名方的“四君子汤”,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以白术,健脾燥湿,还能加强人参的补气之力。加上有健脾渗湿效果的茯苓,补脾作用更加明显;配上炙甘草,能协调使它们共同发挥效果。立夏时节,用“四君子汤”加上粳米熬粥,减少即将到来的炎热给身体带来的消耗。 也可选“番茄荸荠饮”,选用荸荠克,番茄克,白糖30克。将荸荠洗净,去皮,切碎,绞取汁液;番茄洗净,切碎,绞取汁液。将合并番茄、荸荠的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有清热利湿、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通便的功效。 所谓“夏季食苦,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夏季易心火过盛,可通过吃“苦”来防治。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吃苦去火,首推莲子心。《本草纲目》记载莲子心“清心去热”,搭配生甘草能增强莲子心的泻心火除烦之功。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或加粳米同煮成粥即可。 3运动养生立夏时节可以练习《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中的心脏导引法:“可正坐,两手作拳,用上左右互筑,各五、六度。又可正坐,以一手向上托空,如托重石。又以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去心胸间风邪诸疾。闭气为之。毕,良久闭目。三咽液,三叩齿而止。” 也可练“立夏导引法”以养生,立夏导引法是足运太极式,就是以足来做描划太极的动作。以足尖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划圆,形如描太极圈,故名。又因心主血脉,所以还要注意血脉的锻炼,以防止气血阻滞,从而影响到心的机能。 具体做法如下: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竖脊含胸,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右腿屈膝内收,脚掌自然踏地;接上式,左腿屈膝内收,自然盘屈,左足跟靠近会阴部位;接上式,两手十指交叉相握,掌心向内轻轻扶按在右膝膝眼处,动作稍停。 然后两手抱膝收至胸前,脚掌离地、自然放松,同时下颌微收、百会上顶,拔伸脊柱;接上式,右脚尖尽力向上勾,身体其他部位不动,动作略停;脚尖尽力向下伸展,脚背绷直,动作略停,如此重复练习三次;接上式,右脚尖向右、上、左、下、右划圆三次,称为内转太极,然后反方向划圆三次,称为外转太极;接上式,右脚放松、踏地,然后依次松手、伸左腿、伸右腿、还原平坐、两手覆按两膝,呼吸调匀,全身放松;左腿屈膝内收,做左脚的练习,动作同右,左右方向相反。 4经络养生节气养生除了以上几方面外,还应注意经络养生。 立夏时节太阳不像盛夏的烈日让人难以忍受,正是享受“太阳进补”的好时机,可以通过晒头顶和背部的动作来补阳气,调气血。 道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人体腹为阴,背为阳。人体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背腧穴)均分布在后背。晒这些穴位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 此外推荐一个可以清心降火的穴位——劳宫穴,心为“君主之官”,五行中属“火”,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同时又是荥穴。传统中医认为,荥主身热,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强壮心脏功能。 5情志养生夏季除了饮食养生外,贵在养神。《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要人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才可“心静自然凉”。 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少贪心杂念。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hxcf/6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立夏时节,扶阳补虚养心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