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四大名补,入冬这么久你不会还没吃
冬天到来,万物萧条,北风瑟瑟,这个时候养生要注意去寒就温,尤其是暖背、暖足,睡前温水泡脚。 饮食上要注意温补。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好吃又有效的药食同源佳品,这四味中药,可称得上是冬季“四大名补了”。 一、芡实 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等功效。 中医典籍中记载,芡实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论补肾,它比山药强;论去湿,它比红小豆强;论收敛镇静,它比莲子强,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 一般南方人,最会用芡实煲汤,用来在秋冬补肾,其实,和栗子一样,鲜栗子生嚼才会补肾效果好,芡实也是,鲜芡实干嚼更好。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老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他的《东坡养生集》书籍中就提到:自己的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是吃芡实。 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也可熬粥、煲汤或与莲子、山药、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 芡实煲老鸭: 芡实克,老鸭1只。 芡实装入鸭腹内,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炖煮24小时左右;再煎1小时,放入鸭血同煮;然后加入适量调味品即可。 肉烂汤鲜,并兼具健脾利水之功效。 二、板栗 板栗与枣、柿并称铁杆庄稼、木本粮食,被冠有干果之王、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 按中医援物比类来说,板栗果形似肾,是补肾之果,对肾虚的补益作用非常明显,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佳品。 孙思邈很早就曾强调“生吃”这一方法。中老年人若养成每日吃风干的生板栗的习惯,可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肾虚、腰酸腿疼的目的。 建议中老年人每日早晚,各吃生板栗三四枚。把栗子放在口中细细嚼碎,至口感无渣成为浆液时,一点点咽下去,能使养生效果最大化。 栗子山药粥: 取10颗生栗子剥干净和大米、山药一起煮粥。熬好之后适量加入红糖。 可补肾气、强筋骨、治腰腿无力。 三、花生 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中医认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有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的功效。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 值得说明的是,花生还有补血止血的作用。这主要来自花生外层红衣的功劳。中医认为,“脾统血”,气虚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红衣正是因为能够补脾胃之气,所以能达到养血止血的效果。 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 花生大枣汤: 花生米60克、大枣(干枣最好)60克。 先把花生米煮好,再放大枣一起煮烂,每天一次,相当于每天的一顿饭,连汤汁一起吃,有活血补血的功效。 四、莲子 据说,一颗成熟的莲子,不管是沉埋于泥沼石缝,还是流落于水泽沙丘,也不论是身处酷暑严寒,都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经过几百年、上千年,仍然会胚芽萌发,长出新莲来。 莲子这种无比坚韧的品性和惊人的生命力,在植物世界是罕见的。 莲子肉呈黄白色,厚肥、松性、清香、甘甜,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叫莲子心,味很苦,吃时将其去掉,药用时去皮、心,称为"莲肉"。 古人说,吃莲子可以“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从中医角度讲,莲子味甘涩,入心、脾、肾经,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作用。 可以用于治疗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等症。 除鲜生食外,可做成冰糖莲子、密饯莲、煮粥成羹,还可做成糕点、汤等,均为鲜美味绝的好食品。 莲子粥: 莲子20克,红糖15克、糯米克。 将莲子用水浸泡30分钟后抽出莲心,与淘洗干净之糯米一同放入锅内; 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快熟时,再放红糖稍煮片刻即成。 每日早晚空腹温服,四季皆宜。本粥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之功。 注:部分图文源自典籍及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小道有话要说: 点赞+评论+转发+分享此文章功德无量,福生无量天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sljz/12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强推2023重量级好书甜蜜糖水系列润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