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迎来夏季第二个节气-小满。立夏、小满两个节气合为孟夏,属于夏季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气温不甚炎热,阴晴交替,早晚凉,温差大。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达到内外协调,天人合一,这是养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夏季是人体内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心火当令,养生要点是养护心气,并防止心火过旺克制肺金和肾水。夏季养生之“长”顺应夏季规律,适当早起晚睡。《黄帝内经》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在昼长夜短的夏季,适当晚睡、早起,不要因气候炎热就懒于活动。当然,晚睡不等于熬夜。长期睡眠不足会诱发内分泌紊乱,使脏器处于缺血状态。中医强调的“子午觉”对恢复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即子时和午时处于入睡状态,子时(23点-凌晨1点)应大睡,午时(11点-13点)应小憩。失眠患者则要听从医生治疗建议。夏季炎热,助长心火,容易使人烦躁,这时应静养勿燥。人体正常的情感宣泄,如欢乐、愤怒、悲伤、恐惧、担忧,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但过激过久就必然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黄帝内经》提出”形神合一”,认为人的心理现象不仅依赖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且要以脏腑气血等生理机能为基础。夏季的主要情绪变化就是心火炽盛带来的心烦,还伴有失眠、口渴、尿黄、口舌生疮等症状。夏季养生之“养”养心。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夏季人体阳气发泄于表,易神浮气躁,心神涣散。“肝藏血,心行之”,在调节血液和神志活动方面,心和肝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说“酸入肝,苦入心”,夏季应多吃苦味及酸味的饮食。酸性食物,如乌梅、山楂、柠檬、橙、橘等可以达到滋肝阴,养肝血的功效。苦味清心,现代人心阴常不足,心火常有余,清心火养心阴,相辅相成。夏季可多吃苦菜、牛蒡、苦瓜、圆白菜、银杏等苦味食物,泻火清热。多吃甘凉的药食,地黄、麦冬、百合、西瓜滋阴。养阳。夏属火,其性热。天地阳气在夏季达到最盛时期,《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我们利用夏季的炎热对虚寒痼疾加强治疗,就可获得事倍功半的疗效,这就是冬病夏治。同时,在夏季里还要避免贪凉饮冷,注意躲避空调冷风,确保不损伤到阳气。阳虚体质者,可多做户外运动,避开烈日高温。夏季养生之“防”夏季暑邪当令。在气温过高,曝晒过久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暑。避免高温外出,做好防晒,补充水分,携带防暑药品。藿香正气水有祛暑化湿和中的功效,还有抑制细菌、病毒及防腐的作用。凡有外寒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胃痛泄泻,及夏季中暑,均可使用。外用尚有驱蚊之功。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选用时需加以注意。夏季养生之“饮食”“心恶热”,暑热之邪易伤心,出现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的症状。夏季养生食疗可围绕“清心安神”,向大家推荐几味夏季食疗佳品:茯苓健脾渗湿宁心;百合养阴清心安神;莲子补脾益肾养心;莲子心清心涩精安神;银耳滋阴益胃生津;西瓜解暑生津利尿;藕清热通便散瘀。春饮花茶,夏饮绿茶。夏季的养生茶可以绿茶为主。绿茶属于未发酵茶,性寒,寒以清热,最能去火。具有生津止渴,消食化痰,降血脂,防粥样硬化等药用价值。夏日常饮,清热解暑,强身益体。小满,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万物并秀,各守其色。《论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当你没有能力的时候,就多关爱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再爱别人。愿你弱小的身躯,迸发出万亿电子伏特的光,照亮世界,驱散阴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yyxg/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