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一动就出汗,是身体虚了一张治汗方,
有种病叫你妈觉得你有病。 这是一句年轻人调侃父母太过操心的玩笑话,为啥嘎嘎小的一个问题,在她们眼里就被放大了呢? 就拿出汗来说,上学的时候,晚上一出汗,父母生怕是得了什么病,发烧受凉了。 就连工作了,父母一看出汗出的多,生怕你身体虚了、累着了,赶紧给炖点大补汤。 今天就跟“汗”杠上了,和大家讲讲出汗的病————自汗、盗汗的事。 什么是自汗、盗汗啥是自汗,白天老是出汗,一动就出的更厉害。 盗汗自然相反,晚上睡觉出汗,一醒就不出汗了。 这种毛病是指没有外界因素影响,汗液外泄的毛病,这是比较通俗的说法。 有什么常见疾病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像现在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甲亢、结核,都有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在中医角度来看主要的病因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 肺气虚弱了,肺气不固,身体受了风,揍理开泄,这出汗的开关失灵了固摄不住它就流汗。 烦劳过度,或者热病伤阴,阴虚火旺,会把体内的津液往外面逼。 忧思过度,伤到了心脾,心不藏液了,人就出汗。 湿热胃火,或是肝郁化火,逼液为汗。 要点是什么? 1.分清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人家外面四十度干活热的一直淌汗,硬说人有病,这不瞎扯么。 2.分清自汗、盗汗,排除战汗、脱汗、黄汗。分清阴阳虚实,自汗多气虚不固,若因肝火、湿热属实证,盗汗多因阴虚内热。 接下来借一则医案,看看跟“汗”有关的病到底是怎么个治法: 有位年轻的朋友,年纪不大,三十多,平日手脚老是出汗,老爱感冒,平时吃饭也不好,看诊的时候他的精神特别紧张,感觉很焦虑。 一问他出汗的毛病是近些年才有的,睡眠也还好,大便也没问题,舌头尖发红,舌苔薄,脉细数。 他的毛病是气阴两虚——心火偏亢了。 所以需要益气养阴,清心降火。 几经调治,手足出汗缓解,感冒也没犯过了,逐渐有了胃口,遂嘱其注意饮食、运动,继续调整生活状态。 《伤寒明理论》:手足汗者、热聚于胃,津液之旁达也....胃主四肢,手足出汗,阳明之证也.... 所以说他的汗,和他的脾胃是有关系的。 脾胃气阴亏虚,运化自然失常,津液输布出了问题,跑到四肢去了,所以人就容易手脚出汗,体型偏瘦。 另外气虚了,就跟我们说的免疫下降了一样,表卫不固,就容易感冒。 五脏化液、心为汗,紧张焦虑,心气郁结,心火就旺,所以他精神比较紧张,而且一紧张就出汗更厉害。 他的问题在于心、脾胃。 取黄芪、白术、太子参、北沙参益气养阴。黄连、莲子心清心降火;五味子、淮小麦安神敛汗,龙骨、牡蛎、桃干收敛固涩止汗。 防风配上黄芪、白术,就是我们熟悉的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加强身体防御,预防感冒。 第二次未明显改善,说明是阳明之热、心经之火偏亢了,营阴不固出了问题,汗就止不住。 加知母淡竹叶、麦冬加强清热养阴。 这就是基本的思路,所以说有时候人出汗了,要换种角度来看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要看看自己的身体内部是不是出了问题,在给你打警报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zixina.com/lzxylzy/11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天吃苦胜似进补,但吃错反伤身这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